Google AI 搜尋模式登陸英國:革新搜尋體驗,卻引發媒體流量焦慮?
引言
Google 近日宣布,其由 Gemini 2.5 模型驅動的「AI 模式」(AI Mode)搜尋功能正式在英國推出。這項革新徹底顛覆了數十年來以藍色連結列表為標誌的傳統搜尋體驗,改為直接提供對話式的 AI 生成答案。此舉旨在應對日益複雜的用戶查詢需求,但同時也引發了內容出版商對網絡流量和廣告收入可能受到衝擊的深切憂慮。
AI 驅動的新一代搜尋體驗
Google 的 AI 模式旨在讓搜尋過程更自然、更直觀,以適應用戶行為的轉變,即從精心構造關鍵字轉向使用更口語化的提問方式。
- 理解複雜問題: 傳統搜尋難以處理冗長、包含多個部分的問題。而 AI 模式能夠理解如「這週末在愛丁堡有什麼適合和朋友一起做的事情?我們是喜歡音樂、也愛悠閒氛圍和探索非主流景點的美食家。」這樣的複雜查詢。
- 核心技術支撐: 其背後是 Google 所謂的「查詢扇出技術」(query fan-out technique),能將複雜問題分解成多個小部分並同時進行搜索,從而深入挖掘網絡內容。
- 多模態互動: 除了文字,該工具還支援語音查詢和圖像上傳,用戶可以拍下照片並就所見之物提問,體現了 AI 發展中日益重要的多模態能力。
出版商的困境:流量與收入的雙重打擊
儘管 AI 模式為用戶帶來便利,但內容創作者和新聞機構卻面臨著嚴峻的現實,擔心其賴以為生的商業模式受到威脅。
- 網站流量銳減: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報導,《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指出,自 Google 的「AI 總覽」(AI Overviews)功能推出以來,其網站的點擊率已下降了一半。
- 點擊率驟降: 由倡議組織 Foxglove 委託的研究顯示,當 AI 生成的摘要置於搜尋結果頁面頂部時,用戶在每100次搜尋中僅點擊進入來源網站一次。
- 廣告收入受創: 流量的下降直接打擊了廣告收入。Foxglove 的總監 Rosa Curling 指出,AI 摘要讓讀者的目光停留在 Google 頁面上,嚴重影響了新聞媒體的廣告收益。
- 生態系統的威脅: 出版商擔心自己會淪為隱形的「中間人」,其內容被用來訓練 AI 系統,最終卻被這些系統所取代,整個線上新聞業的資金來源面臨瓦解。
Google 的願景與行業的疑慮
面對出版商的擔憂,Google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認為 AI 搜尋並非要取代現有流量,而是要開拓新的可能性。
- 開拓新資訊旅程: Google 搜尋產品管理副總裁 Hema Budaraju 認為,用戶會利用這些技術來「解鎖更新的資訊尋求旅程」,提出以往在傳統搜尋中不會問的問題。
- 流量不減反增?: Google 堅稱,當 AI 功能存在時,用戶實際上會訪問更多元化的網站,並且在所訪問的網站上停留更長時間。
- 廣告模式未明: 目前,Google 尚未透露廣告將如何整合到 AI 模式中,這讓依賴廣告收入的企業對未來的營收機會感到茫然。
- 潛在的道德與環境挑戰: 除了商業衝擊,AI 系統的準確性、以及其龐大運算資源所帶來的電力和水資源消耗等環境足跡,也為這項技術的擴展增添了更多複雜性。
結論
Google 在英國推出的 AI 搜尋模式,無疑是搜尋技術演進的一大步,它為用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與強大功能。然而,這項創新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直接關係到支撐互聯網內容的出版生態系統能否持續健康發展。如何在技術進步與內容創作者的生存空間之間找到一個可持續的平衡點,將是整個行業未來需要共同面對和解決的關鍵課題。